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第(2/7)页
    董越峰诧异:“夫子的弟子?御者……奇怪,其他历史上没有写这个人。”他声音顿了顿才恍然,史书上最早几乎就是春秋和左传春秋,夫子也不可能会写自己的弟子入春秋。

    那么,也就是说,这弟子不入论语,不侍奉诸侯。

    甚至于可能不擅长礼,书,易,诗之类的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因此没有能在历史上流传下来?

    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,为什么梼杌所记载,作为夫子御者,亲且爱之的弟子会消失于历史,毕竟会被认为夫子所喜欢的弟子,一个是子路,一个是子渊,也就是颜渊了。

    这是从哪个犄角卡拉冒出来的家伙?

    这一篇还是楚狂人记录下来的东西?

    不对啊,那家伙不是嘲讽夫子了么?

    怎么后来反倒学着夫子去记录历史了?

    老人好奇地翻找其他的史料。

    最后连《礼记》都给翻出来了,这里礼记,其实是春秋时期,夫子门下弟子写的论文核定版本,礼是周礼,而记是阐述性的论文,所以礼记这两个字解释下,应该是,围绕礼记阐述性论文合订版本。

    其中河间献王所搜集的,全部夫子弟子流传下来的记。

    一共二百四十篇。

    但是里面实在是有一些家伙写得不堪入目,质量低得离谱。

    如果说满分一百分,那大概是哪个倒霉催最后一名的论文给留下来了,当做教导后人的典型范例,比如说,你小子,写得什么东西,看看,看看,连你某某师叔都不如!

    或者说,你已经不错啦,比你那师叔强得多了哟,老师很欣慰。

    想当年那小子才是……

    这种学派氛围里面,总是需要这么一个角色来鼓励大家的。

    环顾周围,如果没有找到的话,可以掏出镜子看一看。

    于是精简之后,变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,小戴礼记四十九篇,各有申述,有编者的引申和修改部分,属于是孔门论文精选版本,由当时儒家大学者九江太守叔侄完成。

    至于最后?

    当然是最少的版本留下来了!

    充分说明,不想背书,不想背论文,是从古至今所有读书人的共性。

    考试资料,考试重点,越少越好!

    二百四十篇考试范围和四十九篇里面,三岁孩子都知道选哪个了。

    导致最后二百四十篇哪个,包括被勉强客气地评价为,‘优劣不一’里面的,某
第(2/7)页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